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,黑臭水体治理一直是攻坚任务。近期,多地借助先进的环境检测手段,施策,让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显著,为居民打造更加宜居的水环境。
宣城市宣州区秉持 “初心、专心、细心”,扎实推进城市黑臭水体监测。他们将黑臭水体监测纳入年度任务,年初依据区域产业布局与水系特征,制定《园区黑臭水体监测实施方案》,明确监测点位与频次。同时建立 “季度调度 + 月度研判” 机制,通过水质变化趋势分析会,动态调整治理,对水质进行动态追踪,对沿岸持续开展巡查,为水环境治理装上 “智慧眼睛”。
在指标监测上,宣州区关注透明度、溶解氧、氨氮三项核心指标。通过开展内部专题培训,讲解塞氏盘法、电化学探头法等标准方法,并组织 “老带新” 现场实践,确保监测人员熟练掌握 FSD0610 - 0103 型塞氏盘操作要点与 ProQuatro 多参数仪校准技巧。创新建立 “仪器健康档案”,实行 “一用一检一维护” 制度,每月监测前对设备进行零点校准与电解液更新,确保测量误差控制在 ±2% 以内,培育出 3 名 “全能型” 监测员,实现现场采样、仪器操作、数据判读全流程无缝衔接。
构建 “采样 - 分析 - 审核” 三级质控体系也是关键。在采样环节严格执行 “三查三对”,准确添加固定剂(硫酸),同步采集全程序空白样与现场平行样;实验分析时按技术规范要求开展质控样和加标回收样品分析;严格执行监测报告三级审核制度,今年以来对 81 组园区黑臭水体数据开展逻辑性、完整性、准确性 “三性” 审查,出具有效报告 3 份,以细心提质,筑牢数据生命线。
湘潭城发建工集团同样借助环境检测,在爱劳渠黑臭水体治理上成果斐然。今年以来,该集团对爱劳渠 9 个点位水体共计进行了 321 批次检测,结果显示氨氮数值和溶解氧数据均符合标准值,成功杜绝水体返黑返臭。在治理过程中,集团持续对爱劳渠全线进行管理及网格化维护,日常检查水体水质指标变化,人工打捞漂浮物,科学清理冲积淤泥,对排污问题 “一事一案” 处置。同时,对周边 4 个生态湿地进行日常管养维护,监测湿地设备、泵站运行及水质检测指标数据,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行。对智能截流井、一体化泵站和雨污管网等设备日常维养,保障雨污管网畅通。截至今年 5 月底,累计派出各类工作人员 7024 人次,投入大量设备,完成多项修复工作。
随着环境检测技术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中的深度应用,越来越多城市的黑臭水体正逐步恢复清澈,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,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绿色动力。未来,环境检测将继续在黑臭水体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,助力打造更多水清岸绿的美丽城市景观。